教育孩子永遠都是有方法的,我們需要用正確的方法去引導孩子走上一條正確的路,而不是用極端的方法。每個小朋友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,我們得用蠟筆在白紙上畫上美好的色彩,而不是只有黑白。下面是幼兒教師教育網(yjs21.com)小編收集整理的"親子游戲——小小演奏家",希望您喜歡!
1歲之后,寶貝對敲敲打打的事情發生了濃厚的興趣。不管什么東西拿到手,都會試著去敲一敲,打一打,通過這種方式來探索事物的奧秘。同時,敲敲打打也是培養寶貝音樂節奏感非常好的方式之一,還可以提高寶貝的模仿能力和記憶能力。
游戲方法:
將喝剩下的不同大小不同形狀的易拉罐、飲料瓶收集起來當成小鼓,也可以用金屬制的小盆當鼓,用筷子當鼓槌。yJs21.coM
1.媽咪敲幾下“小鼓”,然后讓寶貝模仿,或者反過來,寶貝敲幾下“小鼓”,媽咪再模仿。培養寶貝敲“小鼓”的興趣。
2.媽咪敲幾下,寶貝也必須敲幾下,反過來,寶貝敲幾下,媽咪也必須敲幾下,誰模仿錯了就刮誰的鼻子。
3.媽咪敲一個節奏,讓寶貝模仿,此后不時變化節奏,讓寶貝模仿。
貼心提示:
媽咪一定要根據寶貝年齡的大小以及認知能力來調整游戲內容,如果寶貝很快就能準確地模仿敲擊的點數和節奏,可以增加難度,逐漸培養寶貝的記憶力和模仿能力。
yjs21.cOm更多家園共育編輯推薦
親子游戲:躲貓貓
讓孩子通過抓握取拿的動作,促進小肌肉發展;并通過尋找的動作,建立孩子對物品的認知及數與量的概念。
適合年齡:1歲-2歲
準備道具:塑料充氣球池、塑料球、圖卡、一些日常用品
游戲說明:
1.孩子進入球池后,再將球慢慢倒入池內,讓孩子感覺球逐漸將身體掩蓋的感覺,建立「存在」和「消失」的概念。
2.選擇一項物品埋入球池內,請寶寶尋找出來。
3.選擇多樣物品埋入球池中,在準備配對的圖卡,當父母拿出圖卡時,請寶寶從池子里面把與圖卡相同的物品找出來。
4.當孩子對于數字已有認識的時候,爸媽也可以拿出數字圖卡,請孩子一邊唱數,一邊丟出與數字圖卡相對應的球數。
注意事項:
1.幼兒注意力并不持久,而且容易分心,玩游戲時應該在沒有雜物的環境下進行。
2.大人玩游戲投入的程度,會直接影響孩子對游戲的興趣。父母玩得愈投入,孩子就愈容易玩得開心。
3.要以輕松、好玩為前提,不要讓孩子察覺到是在學東西,否則可能會引起抗拒,而讓效果大打折扣。
親子活動:報紙游戲
親子活動:報紙游戲
時值冬季,部分幼兒比較怕冷,特別是在每天的晨間活動中表現不是很積極,如有的幼兒總愛把手插在口袋里,不愿多動;有的干脆不參加晨間鍛煉,很晚才來。為了更好地調動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,同時也為了增強家長與幼兒間的交流,教給他們一些親子活動的內容和方法,我設計了本次活動,旨在更好地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,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。
活動目標:
1. 樂意參加親子制作活動,學習看圖示進行制作。
2. 能積極參加冬季的各項活動,勇敢不怕冷。
活動準備:
1. 制作圖示三張,報紙若干;歡快音樂的磁帶,錄音機;獎品若干。
2. 活動前出好通知,邀請家長前來參加活動。
活動過程:
1. 做快樂操,導入活動。
2. 師:小朋友,現在是什么季節?冬天天氣冷,你們怕不怕?你們有什么好辦法可以讓自己不冷呢?(------)講得真好,老師今天就想請小朋友來玩一些體育游戲,而且是和你們的爸爸媽媽一起來玩??墒?,我們沒有游戲的玩具,怎么辦呢?請你們自己動手來做,好嗎?
3. 出示圖示,介紹游戲名稱。
4. 提出制作要求。師:這三種游戲,你們可以任選一種。選好后,就請你們根據圖示步驟進行制作。請爸爸媽媽和小朋友共同商量、制作,不要全部包攬。制作完成后,可以自己先看著圖示練習一下游戲玩法,過一會兒我們一起來進行報紙游戲大擂臺。
5. 親子共同制作,師巡視指導。
6. “報紙游戲大擂臺”。先請家長和幼兒根據自己所選內容分三組,然后依次開展三組游戲(捉尾巴、跳竹梯、趕小豬),每組根據制作和游戲時的配合情況,選出若干“最佳親子組合”。
7. 為“最佳親子組合”頒獎。
活動反思:
在本次活動中,幼兒和家長都表現得非常積極。特別是在看圖示制作游戲玩具時,他們興致很高,親子間共同商量、邊看邊做,既發揮了他們的主動性,又增強了他們的合作性。在隨后進行的報紙游戲中,幼兒拿著自制的游戲玩具,玩起來顯得格外高興;家長也都是童心未泯,個個熱情參與。整個活動中,家長和幼兒都玩得很開心、盡興,活動氛圍也是既寬松、民主,又熱烈、愉快。
不過,從活動中也發現,所提供的材料——報紙雖然取用很方便,還做到了廢物利用,但由于其自身的特性,決定了它所制作出的玩具在美觀和牢固性方面受到局限,而且材料的提供似乎比較單一,應該針對不同能力的幼兒,提供不同種類的紙張,這樣,選擇面就可以廣一些。另外,教師不一定要事先畫好制作圖示,因為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幼兒受到圖片的制約。而是可以在幼兒自己提出游戲方法后現場畫出,這樣就能使幼兒的思維得到進一步拓展,整個活動也能更加活躍一些。
親子游戲還真有學問?
桐媽堅信親子游戲對寶寶的智力開發益處多多,所以只要有時間就會有針對性地陪桐寶做各種各樣的游戲。本以為“玩是孩子的天性”,桐寶會樂在其中呢,可誰知——
那天天氣陰沉,桐媽便取消外出計劃,和桐寶在家做起了親子游戲:唱歌、跳舞、串珠子、撿豆子、拼拼圖、搭積木……兩人玩得不亦樂乎。晚上,桐爸下班了,“老婆,今天過得如何?”桐媽對自己本日的“教學成果”深感滿意:“陪兒子玩了一天,累死我了!”桐爸又去探望桐寶:“兒子,今天過得如何?”“唉,陪媽媽玩了一天,累死我了!”
親子小游戲
玩耍是寶寶的天性,可媽媽卻希望他們能花更多的時間學習。其實這并不矛盾,因為“游戲”是寶寶最好的學習課堂。下面桐媽就和大家一起“透視”幾個小游戲,看看藏在里面的“大學問”——
游戲一:搭積木
積木可以說是玩具中的“常青樹”,相信很多媽媽小時候也是它的“忠實粉絲”。那些看似簡單的積木塊塊,其中卻蘊含了不簡單的功能。搭積木時,寶寶需要靈巧地使用雙手,從而促進了他們精細動作的發展以及手眼協調能力的提高;寶寶通過拼搭積木,還可以學到很多的數學知識,并發展他們的空間感、想象力和創造力;另外,積木的形狀、大小、長短各不相同,寶寶在玩積木過程中可以學習區分不同的幾何形體。
桐寶是8個月開始玩積木的,起初只能歪歪扭扭地搭起兩塊,漸漸地便可以用積木蓋自己的“高樓大廈”了。桐媽提示:不要給小寶寶玩個頭太小的積木,以免誤吞。
游戲二:老鷹抓小雞
老鷹抓小雞是一項集體游戲,它需要孩子之間的相互協調、彼此配合。寶寶們在游戲交往中學會了與人合作、與人分享。另外,這個游戲還能有效鍛煉他們跑動及反應的靈活性。
游戲三:過家家
桐寶是“過家家”的忠實愛好者,經??梢钥吹剿麄円蝗喝臍q的寶寶把大人世界中的故事有模有樣地搬進游戲里,分別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并全身心地投入其中。其實,“過家家”不僅有助于寶寶們了解這個世界,還可以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、組織能力、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合作意識。
游戲四:捉迷藏
游戲中,寶寶通過隱藏和尋找,提高了視覺空間智能,同時增加了方位感。甚至有的專家認為捉迷藏可以幫助寶寶克服分離焦慮。
專家支招
寶寶游戲好處多,聽聽專家怎么說——
法寶一:選擇寶寶喜歡的游戲
“快樂”是游戲的第一要務。不要讓寶寶為了學習而游戲,更不要強迫他們玩不喜歡的游戲。玩耍要自然,只要快樂就好!
法寶二:為寶寶選擇適合他們的游戲
媽媽們要根據寶寶的年齡為他們選擇不同的游戲,寶寶成功時應多鼓勵,失敗時要為他們多創造練習的機會,直至成功,不應操之過急。
法寶三:讓寶寶在游戲中學會專注
對于一些年齡較小的寶寶來說,游戲是培養他們專注力的好辦法?;佑螒蛑?,媽媽可用自己的語言及動作來引導寶寶,使他們明白游戲的目的,但游戲過程中不要輕易打擾寶寶。
法寶四:游戲中的挫折教育
媽媽們可以將挫折教育巧妙地融合在游戲里,比如打牌或下棋時,不要次次都讓寶寶贏;另外,游戲中的困難也盡量讓他們自己解決,寶寶只有經歷了失敗、成功、再失敗、再成功,才能擁有不屈不撓、勇往直前的品格。
夏日親子游戲 輕松益智
炎炎夏日就要來臨,寶寶的玩樂時間也是可以進行的更加豐富。對于炎熱的天氣,寶寶玩耍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?看看小編推薦的夏日親子游戲吧。
夏天,對孩子來說,有兩大樂事:一是可以名正言順地吃冰淇淋,二是可以——痛痛快快地玩水啦!再也不用擔心弄濕了衣褲會挨罵。沒錯,炎炎夏日,玩水正當時!
1、一次性杯子做瀑布
家里的孩子喜歡用水槍?這有點麻煩,家里地方太小,一不小心,在水槍射程內的地板就會遭殃。用積攢下來的廢舊一次性杯子做個小瀑布過過癮吧!
準備材料:一次性塑料杯子,剪刀,膠帶。
快樂程序:
1.和孩子一起收集廢舊的一次性杯子,積攢6個杯子就能游戲了。
2.做示范,請孩子用剪刀分別在一次性杯子的杯壁上鉆兩個或三個小洞,小洞排成豎直的一條線。
3.用膠帶,將杯子杯口豎直向上固定在衛生間的墻上,杯子上的洞洞位于側面。
4.在杯子的下方再固定一個杯子,洞洞位于側面,以此類推。
5.最后,請孩子把水倒進最上面的杯子里,看看會發生什么。
快樂貼士:
◇水的壓力到底是什么力量,又如何表現呢?讓孩子潛水體驗水的壓力作用不可能,那么就用個小實驗來解決這個問題。
從杯子上方洞洞里射出來的水射得比較近,杯子下方洞洞里射出來的水比較遠。讓孩子想一想,形成這種現象與哪些因素有關呢?
◇年齡小的孩子,不必講得這么深奧,純粹玩水也是不錯的。爸爸媽媽和孩子可以隨自己的想法,自由地將若干杯子組合成不同的排列方式掛在墻上,觀看各種“瀑布”。等孩子大了,哪天接觸到相關的知識時,他也許會立刻回憶起當年的游戲中所觀察到的現象,并加深對知識的理解。
2、親子共浴,搓搓背
洗澡,孩子希望時間長點;爸爸媽媽渴望立馬結束。怎么調和洗澡的矛盾,親子共浴也許是個不錯的解決方法。
準備材料:毛巾、肥皂。
快樂程序:
1.爸爸或媽媽和寶寶一前一后坐在浴缸里。
2.請孩子給毛巾涂上肥皂。
3.請孩子雙手使力,給爸爸或媽媽搓背。
4.搓好背后,請孩子把毛巾洗干凈,并用花灑幫爸爸或媽媽把背上的泡沫沖洗干凈。
5.換成爸爸或媽媽給孩子搓背。
快樂貼士:
◇對孩子來說,幫大人搓背絕對是個光榮的任務,他們會很認真。雖然他們的技術不怎么樣,爸媽也會很享受。
◇很多孩子不喜歡被大人捉著搓背,只是不喜歡被人控制的感覺,現在他看到大人享受的表情,肯定也愿意乖乖地配合,體驗一下搓背的感覺。
◇互相搓背,能讓孩子受益良多:洗澡是個很放松的時刻,此時親子溝通十分自然;他人的積極反饋,可以幫助孩子獲得成就感;幫助他人后得到的快樂,鼓勵孩子再次幫助他人;學會合作是人生中所必要的姿態,總有自己無法完全掌握的事情需要別人的幫助;獲得感恩的生活態度,能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父母做些什么。
3、冰是怎么融化的
冰會變成水,孩子都知道的??墒潜降资窃趺醋兂伤?,又有幾個孩子能真正理解呢?這個游戲會幫助你讓孩子理解這一點。
準備物品:冰箱,冰格,藍色鋼筆墨水。
快樂程序:
1.和孩子一起在臉盆里裝上水。
2.隨后在臉盆里滴一些藍色鋼筆墨水,攪拌均勻。水變成藍色就可以了。
3.把藍色的水裝到冰格里,并放到冰箱的冷凍室里。
4.第二天,把冰格里的冰塊拿出來,扔到水里。
5.請孩子仔細觀察水的變化。
快樂貼士:
◇隨著輕霧般的藍色在水里慢慢擴散,孩子一眼就能看出冰到哪里去了。等孩子熟悉這個原理后,還可以給他加課。
◇準備其他顏色的顏料,冰成各種顏色的冰塊。到時把各種冰塊放在水中,還能看到色彩的混合。
4、我也是阿基米德
什么東西會在水里漂起來,什么東西一進水就沉下去?是因為重量不一樣,還是因為材料不一樣?
準備材料:大小差不多的塑料碗和金屬碗(如搪瓷碗)。
快樂程序:
1.孩子洗澡的時候,給他一個塑料碗一個金屬碗。
2.請孩子掂掂兩只碗,說說哪只碗重。(金屬碗重。)
3.請孩子猜猜哪只碗會浮起來,哪只碗會沉下去。
4.不要給孩子任何答案,用行動來回答這個問題:當兩只碗都開口向上放入水中時,兩只碗都浮在水面上;當兩只碗都用碗口側面慢慢入水時,兩只碗都沉到水里去了。
5.請孩子說說他看到的現象。
6.告訴孩子,物體的沉浮不是由物體的重量決定的,以后不要輕易下結論。
快樂貼士:
◇物體的沉浮是由物體的密度和液體的密度決定的,不過這個概念對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太過復雜。告訴孩子不要輕易被錯覺蒙蔽就可以了。
◇當孩子出現一個錯誤的認知后,幫助他成長的最好辦法不是直接告訴他答案,而是舉一個反例。讓孩子自己意識到錯誤,并調整自己的想法。否則,孩子就會習慣于接受別人的回答,而不是凡事自己思考。
其他有益的親水游戲:
*孩子洗澡前,允許在衛生間的瓷磚墻壁上用水彩顏料畫畫。洗澡的時候,把顏料沖干凈就行了,既過了畫畫的癮,又不破壞墻面。如果想給孩子的大作留下紀念,用白紙把瓷磚上的畫拓印下來就行。
*洗衣服的時候,不妨把孩子自己的襪子和手絹丟給他自己洗;給孩子整理玩具的時候,讓他自己在水里泡泡樂高積木并把積木擦干……一邊玩水一邊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。
*在戶外玩水槍,可以在地上畫好起點線、1米線、2米線……請寶寶探索如何通過調整手腕的角度和水槍的方向來調節水的射程。
*準備一個又細又長的玻璃杯,一個又矮又胖的玻璃杯,把同樣多的水分別倒入兩個杯子里,請孩子說說那個杯子里的水多。由于水平面高度不同,孩子的回答可能千奇百怪哦。這是正常的(通常情況下,只有7歲的孩子才能正確回答“一樣多”)。不妨讓孩子在杯子上作好記號,再把水倒入另一個杯子里,作好記號,再倒回來。這樣反復的倒水練習,有助于孩子理解這個問題,獲得逆向思維哦。
親子游戲加強家庭溝通
親子同堂看
留心你和孩子的沉默時刻,“做完作業再上網,每天上那么久。
”“……”然后見他拿起作業本,心不在焉地翻了起來。先別氣惱,經常遇到類似的沉默時刻,說明該找個時間和孩子好好談談了。除了聊天,現在更可以用一系列親子互動游戲來發現沉默的原因,比如最簡單的扎氣球游戲。別看它簡單,不僅對七八歲的小朋友,對上中學的孩子也同樣有吸引力。同時,你也能形象地觀察到自己和孩子相處的模式,和孩子共同改善交流的方式。
前些天,林女士參加兒子學校的一個講座,關于幫助孩子擺脫網絡依賴。林女士很感興趣,因為兒子已經數次“破譯”了自己設的電腦密碼,她很想知道怎么治治兒子愛上網的習慣。當活動的主講人問林女士,你怎么對待孩子愛上網,林女士說,“我會繼續設密碼,”而后,主講人又問林女士的兒子,如果媽媽繼續設密碼,你會怎么樣?兒子說,“也不會怎么樣”。言下之意,就是接著破譯。在場的其他家庭一片心照不宣的笑聲。
說不清道不明 試試游戲
改掉孩子這些讓人無從下手的習慣,“講多少遍都講不聽的”,而說多了,很多時候就是硬碰硬,孩子家長不歡而散?!拔彝耆梢灶A測我太太的行動,可是女兒,我真不敢說這話?!庇形话职诸H有感觸,后來他接受心理咨詢師的建議,帶著女兒參加了親子互動游戲。沒想到這個游戲,很對味。
“第一次有心理咨詢師在旁邊觀察,我和女兒一起用氣球做作品,扎完氣球之后,咨詢師問我,這個作品主要是誰做的,女兒迫不及待的插話,是他!”參加完第一次游戲之后,他開始感覺到,自己對13歲的女兒是不是控制太多了。
“做完游戲之后,我們會問三個問題:誰選的氣球?誰負責做?誰來解釋?”廣州市青少年心理協會的咨詢師廖新華說,之前他們已經在廣州幾所學校開展了親子互動游戲活動,以游戲來緩解“少上網”的家庭矛盾。根據網絡成癮的研究顯示,80%網絡成癮(IAD)的孩子,都是因為對家庭關系不滿而轉向了網絡和游戲,“家長和孩子都能通過游戲看到家庭溝通的方式?!?/p>
每周兩次 堅持兩個月
和孩子一起玩游戲,一般都是在孩子五六歲的事,但初中生和高中生對親子互動游戲的興趣,絕不亞于小時候的玩耍。在林女士參加完活動后,發現很多孩子都想這樣的活動“再多一點?!币虼撕颓啻浩诘暮⒆訙贤?,要是能多加一項有趣的游戲,孩子不知道有多感興趣。
除此以外,廖新華也建議家庭集體做游戲,很多時候能從別人的家庭中看出溝通或不得力或順利的原因。若游戲中遇到沖突,干脆一人做一個,完成之后再互相解釋自己為什么要這么做?!白罾硐氲氖敲恐軆纱?,做兩個月,你會發現和孩子說話順暢多了?!?/p>
親子游戲:形形狀狀
形形狀狀
通過視覺及觸覺的刺激,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跟信任感、擴充他的生活經驗,并訓練孩子人際溝通及互動的能力。
適合年齡:5-6歲
準備道具:無
游戲說明:
1.讓孩子通過視覺及觸覺觀察區分不同積木的特征,并讓孩子表達感受及描述特征。
2.讓孩子將積木進行分類,將相同形狀的歸在一起;或是進行配對游戲,將積木和圖卡進行一對一的對應。
3.將積木放入觸覺箱中,大人拿起任何一張圖卡,請孩子將手伸入觸覺箱中,找出與圖卡對應的積木。
4.也可在觸覺箱里放入常見或常用的物品,例如:湯匙、筷子、鑰匙、球等,讓孩子伸手去摸,并猜出正確的名稱。
注意事項:
1.可反復練習加深孩子的印象。
2.孩子如果答錯或答不出來,要適時地引導他,不要太過急躁嚇壞孩子。
親子游戲:照鏡子
照鏡子
準備:鏡子(手舉的鏡子和穿衣鏡)
做法:爸媽把寶寶抱在自己的腿上,舉一面鏡子面對寶寶,讓寶寶照一會兒,然后把鏡子拿走,再照一會兒,再拿走,如此反復幾次,每次照鏡子都對寶寶說:“寶寶,你看,誰在鏡子里呀?是寶寶在里面呢?!?/p>
逗寶寶對著鏡子笑一笑,搖搖頭。把寶寶的手放在鏡子上,讓寶寶摸摸鏡子,看看鏡子里自己的手在動。
也可以抱著寶寶在穿衣鏡前玩“藏貓貓”,抱著寶寶照一下鏡子,讓寶寶看鏡子里的寶寶,然后抱著寶寶移開,同時說:“寶寶不見了”,然后再照鏡子,同時說:“寶寶又出來了”。這樣,寶寶對鏡子里的自己就發生了興趣。
對著鏡子給寶寶打扮,例如,在鏡子前給寶寶戴帽子,拉著寶寶的手摸摸帽子,摸摸自己的五官。
對著鏡子做點紅點,對著鏡子,給寶寶的臉上點一個紅點,給寶寶柔軟的紙巾說:“寶寶把紅點擦掉”,開始,寶寶很可能去擦鏡子里“寶寶”的紅點,不要去糾正他,讓他去擦鏡子,“咦,怎么擦不掉呢?”啊,紅點原來在寶寶的臉上,然后示意寶寶擦自己的臉。反復這樣做,寶寶就逐漸會區分真實的自己和鏡子里的自己。
提示:
這個活動適合嬰兒玩,會讓寶寶愉快,對自己的身體發生興趣,發展自我意識,同時發展寶寶的感知能力。
感謝您閱讀“幼兒教師教育網”的《親子游戲——小小演奏家》一文,希望能解決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時遇到的問題和疑惑,同時,yjs21.com編輯還為您精選準備了幼兒小小班親子活動方案專題,希望您能喜歡!